曾在网上看到过一句话,说人这一辈子无论纷繁或者孤独,总会遇到几个刻骨铭心的羁绊,或人或事,一旦遇上,此生将再难以割舍。以前总觉得离我太遥远,却没想到大学毕业后至今,与我结下不解之缘的羁绊是心肺复苏,我曾因它喜因它痛,伴我从青春懵懂逐步成长为独立自强的120急救员,下面我将从我的经历谈谈我对心肺复苏的感情。
三年前,我和许多刚离校的大学生一样,怀着对临床的满腔热情走入了实习医院,在ICU和急诊科时,生离死别、人间百态每天都在这里上演,经历了生命的厚重,也正是这个时候,我真正学会了CPR(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),而我与CPR的缘分也由此开始。
毕业最初,我选择了销售工作,想自己创业,但在社会现实面前,梦想被击的粉碎,还得靠家里接济,这让我极度颓废。终于在茶饭不思一天一夜后,我决定回医院发挥所学养活自己。所幸一切顺遂,医院给了我新的机会,我很珍惜,更加努力工作,力争活出新的人生。
工作7个月后的5.12国际护士节,新区要举办医院间的心肺复苏技能比赛,通过努力虽取得比赛资格,但也曾胆怯彷徨,此时想起了特种兵精神,终于克服压力而一举夺冠。之后我一直承担着心肺复苏等院前急救操作的培训和考核工作,多次去工厂、公司、社区等地培训,CPR已经成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现实中由于时间的耽误、基础病的影响等,CPR虽为救命之法,但成功率却一直很低。正因如此,也许在很多人的心里,CPR只是一种表演,只是应付考试,甚至我,也曾怀疑过。
但8.23下午,一个21岁的小伙子在工厂地下室被电击倒地,我们赶到时,有个社康医生在给他按压,我检查瞳孔已经散大,心想也许又没了,但还是立即给他做了心电图发现是室颤,于是立即给予电击除颤,再辅助CPR和药物治疗,终于在连续3次电击除颤和CPR后,患者有了呼吸和心跳。我们迅速上车赶往医院,最后生命体征趋于平稳。这是出诊以来第一次心跳呼吸骤停后,CPR抢救成功的实例,我真的很高兴,这些年的坚持和学习没有白费。在危急关头,只要及时,CPR是可以救命的!
如今,适逢医院创二甲工作契机,医院要求全院全员必须学会CPR操作,刚好这个教学工作落到了院前科,我责无旁贷,在科主任、护长和兄弟姐妹们的一起努力下,各项创二甲活动如火如荼的展开,CPR作为我的强项,我也努力制作了CPR评分表、流程等,并去各科室讲课培训,让更多人能够掌握CPR的操作,手把手教流程,指出细节、手法,以急诊科为主力,以点带面教学加考核,终于,全员CPR取得了初步成效。为了共同的荣誉,为了医院创二甲成功,大家不辞辛劳,克服困难,迎难而上,我相信有这么一群努力勤奋的人在,最后的成功必将属于我们。
记得看过一部纪录片《战地救援英雄》讲的是美军在阿富汗的伞兵救护员用直升机救援伤员的事,我第一次知道了院前可以骨内输液,边救人边拿枪战斗,原来院前急救可以如此强大,而我们所知只是冰山一角,未来还有很多东西要学。
人生之路还很长,但我与心肺复苏之缘已无法割舍。我将继续学习更多院前急救知识,为中国的院前急救贡献一份力量。祝我院“二甲”评审顺利通过,创造更美好的明天。
图一:作者张远健在做CPR操作教学
图二:作者张远健2016年8月解读2015心肺复苏(指南更新)